智慧城市展新贏 亮彩多元新利基

蘇亮董事長表示,有別於以往傳統由政府出錢發包的建設方式,智慧城市是有商業模式的。例如U-bike、ETC、智慧校園、智慧醫療等,都是透過政府預算,產生新的商業模式,方可支持公共建設。「以前看智慧城市,是以公共建設的角度來看,其實應該以商業模式來看才正確,政府與民間的商業面向不同,讓市民獲得更多便利,對政府而言就是成功的投資。例如此次獲2018 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的台北市政府智慧支付平台(pay.taipei),提供民眾線上繳費的便利管道,進而降低呆帳,如此一來,政府和SI 廠商合作,就能創造產官雙贏的成果。」

政府開放資料,廠商建模式;提供實證場域,讓想法落地

智慧城市可說是e-Government 的延伸,也就是政府提供資訊化與便民化的服務。隨著物聯網等相關軟硬體技術的成熟,具商業模式的智慧城市建設,已不存在技術門檻問題,舉凡你想像得到的各種商業模式都可在全世界找到,重點在於如何讓想法落地。

蘇亮董事長指出,要落實想法,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推動,例如ETC、U-bike 或是第三方支付等,在產生新價值之前,需要先打破舊觀念、拋開舊包袱,所以政府的角色特別重要,當然另一方面也要仰賴系統整合廠商的整合能力,成功躋身全球前三大的台灣智慧城市展,正為系統整合和軟體廠商提供了絕佳的交流平台。

「目前智慧城市建設仍多著重於垂直應用,未來應加強跨領域合作。」蘇亮建議政府應把智慧城市視為一種服務,提供實證場域,讓各家系統整合廠商選定某一地區來建設,一改現在以產業領域(教育、醫療等)劃分的現況。同時可以串聯不同應用,整合資訊發送給居民,有些創新也可由此誕生。政府把資料開放出來,廠商可以藉此發現新的創新應用和商業模式,一起來參與政府的建設。

除此之外,蘇亮認為,「所謂新創就是打破舊例,那一定是不合乎現有法規的」,政府應加快修法腳步,並在智慧城市架構下,納入物聯網解決方案。台灣的硬體實力堅強,智慧城市是新的領域,世界知名大廠不一定有相關解決方案, 這是台灣的機會。